首页 > 林业建设 > 自然保护地管理

发现多个新记录种!海口发布两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监测报告

  • 发布日期:2024-04-23 17:24
  • 来源:

  4月22日,在第55个“世界地球日”之际,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对外发布美舍河、五源河两个国家湿地公园2023年度生态监测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度,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新增记录42种,其中植物22种、鸟类16种、两栖动物1种、爬行动物2种、蜻蜓1种;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新增记录41种,其中植物32种、鸟类6种、爬行动物1种、蜻蜓2种。此外,两个国家湿地公园开展了首年度的兽类和红火蚁监测工作,弥补了之前监测上的空白。

  

俯瞰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鹤 摄


  珍稀“小伙伴”越来越多

  更多的珍稀动植物被记录,海口生态本底资料更加丰富。根据报告,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2023年度新增植物种类22种,其中包括新增极为珍稀的兰科植物抱茎白点兰以及海南省植物新记录长叶豇豆,至此公园累计记录维管束植物566种。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珍稀濒危植物生长稳定,目前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3种,分别是水蕨、野生稻、火焰兰。2023年度增加灰喉针尾雨燕、黑冠鳽、棕三趾鹑等16种鸟类新记录,该公园记录到的鸟类物种由153种增加到169种,占海口市鸟类物种数的56.3%。

  

夕阳下的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美如画。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 苏弼坤 摄


  在植物多样性监测中,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2023年度共新增植物32种,维管束植物历年累计记录达到500种。新增火焰兰、海南梧桐两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新增龙舌草、水蕨、土沉香各1个分布点。

  在蜻蜓调查与监测中,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2023年度在中游监测发现3只露兜叶山蟌。“露兜叶山蟌是非常稀有的海南特有种,之前20余年间无目击记录。”监测单位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所长卢刚介绍,露兜叶山蟌自2022年在美舍河中游被发现后,2023年度又在中游出现,说明美舍河中游是露兜叶山蟌较固定的分布点。

  2023年度,美舍河、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首次对兽类展开监测,分别鉴定出野生兽类8种和9种,均发现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海南麂和豹猫。

  

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入海口处风光旖旎。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 石中华 摄


  监测报告护航湿地保护

  “2023年度的监测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在五源河上游发现的抱茎白点兰。”卢刚介绍,抱茎白点兰虽不是国家级保护植物,但在国内仅分布于海口周边的一些火山岩地带,分布狭窄,数量及其稀少,应给予重点保护。

  同时,监测人员在五源河入海口处发现了长叶豇豆,这是在中国大陆首次记录到该物种的分布,此前仅在台湾有过记录。调查还发现,野生稻、水蕨、火焰兰等其他珍稀植物的分布点并未有所增减,但是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外来物种威胁。卢刚认为,对于这些重点保护物种,海口应加强监测,严禁破坏。此外,可以尝试适当的迁地保育和人工繁育,然后再引入湿地公园内适宜的生境,减少单一分布点遭破坏而导致的消失。

  2023年度,海口加大对两个国家湿地公园入侵植物的监测。调查发现,危害陆生植物较为严重的入侵植物为三裂蟛蜞菊、薇甘菊、飞机草、鬼针草等;对水生植物影响较大的入侵植物为凤眼蓝、大薸。“目前,对入侵物种的治理依旧非常困难,主要仍以药物喷撒为主,如凤眼蓝、薇甘菊均有相对应的防治药,可视情况用药防治,其他入侵植物以人为清理为主。”卢刚说。

  

俯瞰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入海口,绿色的树木、黄色的沙滩、清澈的河流巧妙融合,相映成趣。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忠凯 摄


  生态监测作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工作。海口湿地部门自2018年起启动美舍河、五源河两个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监测,围绕植物、鸟类、鱼类、两栖爬行类、蜻蜓等开展调查和监测,及时掌握美舍河、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现状和资源动态变化,为湿地保护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2023年度鸟类新记录(6 种):

  绿翅金鸠、水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扇尾沙锥、普通燕鸻、斑头鸺鹠(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尾歌鸲。

  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2023年度鸟类新记录(16种):

  灰喉针尾雨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冠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棕三趾鹑、鹌鹑、翘嘴鹬、鸥嘴噪鸥、蛇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凤头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日本松雀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腹凤鹛、黄胸绿鹊、灰树鹊、烟腹毛脚燕、双斑绿柳莺、华南冠纹柳莺、红胁蓝尾鸲。

  (海口日报融媒体 记者 龙易强 2024.04.2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