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工作动态

北方青年14年扎根海南,守护琼岛雨林的绿色生态

  • 发布日期:2021-07-12 10:30
  • 来源:

7月7日,中宣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了4名“离大自然最近”的基层党员,围绕“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绿色使命”与大家沟通交流。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鹦哥岭分局负责人刘磊,是陕西西安人,2007年7月他从东北林业大学的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毕业,就直接加入了当时条件比较艰苦的海南鹦哥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我们热带雨林的特征就是山高林密。”刘磊说,他到了鹦哥岭以后,主要的工作就是调查了解和保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鹦哥岭的山路陡峭、崎岖,我们经常背着背包、带着砍刀穿梭在雨林中,有的时候要在水里泡,甚至要面对毒蛇、蚂蟥,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巡护的一个日常。”

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他们把当地的百姓培养成了护林员,组建了一支500多人的管护队伍和20人的“土专家”团队,成功建立了鹦哥岭动植物博物馆,推动鹦哥岭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而且成为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

刘磊说,去海南主要是两个动力。一是他学的是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他有选择,但是更倾向于去保护地工作。另外,鹦哥岭是一个比较新的单位,从2007年开始保护工作,“可以说是一张白纸”,“我2007年7月毕业,6月份给我们发的SWAT分析,把他们真实的情况反映了,没有办公用房、没有住宿、没有车,但是他们需要一个比较专业的团队,需要专业的人才,需要把他们本地的护林员培养起来,当时我觉得可能到那里有自己想做的事,有空间,所以从哈尔滨去了海南。”

工作以后遇到的问题,首先是饮食、气候。海南的饮食比较清淡,天气比较炎热。他刚去的几个月,好像毛孔没有打开,憋得自己非常难受。像蚂蝗这种昆虫,他以前都没有见过。“一边吸着你的血,吸饱了就掉下来,特别在牛坡上,脚伸进去了,整个脚面都是蚂蝗,非常可怕。”有一次他不想被蚂蝗叮,就找了一些盐撒在伤口上。另外就是语言,鹦哥岭地处海南中部山区,周边都是黎苗同胞聚集区,黎话、苗话、海南话多语言交织。他刚去的时候,带着身边的一个同事,给他当翻译。

最难的问题是,鹦哥岭保护区成立比较晚,当地百姓之前会进山打猎、采药,成立保护区后管理严了,他们一时接受不了,不理解、不支持。“可以说有困难,但是经过长期的工作、沟通、交流与宣传,基本上目前都解决了。”如今,很多当地百姓成了护林员,鹦哥岭也已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并成为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

新京报记者 陈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