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方山 摄
中外嘉宾在探讨交流。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供图
与会嘉宾在演讲。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供图
研讨会开幕式上,黎族同胞以歌舞欢迎参会嘉宾。符妙瑾 摄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海南长臂猿带着幼崽觅食。方山 摄
深秋时节,海南岛中部核心区域,依旧是青山远黛,百鸟归还。
11月6日至8日,2024“雨林与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国际研讨会在白沙黎族自治县举行,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公园相关专家学者,以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东盟生物多样性中心、全球荒野基金会等国际组织的代表;以及中科院、中国林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山大学、海南省林科院等单位的多位院士和知名专家学者,海南热带雨林、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武夷山等国家公园的管理者共130多位代表齐聚白沙,分享国家公园建设经验,共同探讨热带雨林保护与国际合作的新路径。
打造国家公园建设“海南样板”
11月6日下午,参加2024“雨林与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国际研讨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业界人士、科研人员等,走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鹦哥岭片区,参观海南鹦哥岭动植物博物馆,沿着森林栈道,了解和感受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等创新案例和实践成果。
“热带雨林的物种丰富性让人难以想象,原始雨林的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真的让人感觉精神放松,有疗愈功效。”世界疗愈研究院东亚区域大使韩丽京对热带雨林印象深刻,连连赞叹。
海南热带雨林,是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也是岛屿型热带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的宝库和海南岛生态安全屏障,具有国家代表性和全球保护意义。2021年,中国设立首批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首批5个国家公园之一,开启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新篇章。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设立三年以来,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生态保护修复和国际合作等方面都有创新、有成效。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创新国家公园执法管理体制,建立高效协同的社区协调机制,构建保护国家公园生态安全新格局,提高社区管理效率,促进了当地社区进一步参与国家公园的管理与保护工作。
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面,海南率先编制并印发实施生态保护修复、交通基础设施、生态旅游、自然教育4个专项规划,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保护与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同时,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还是全国首个完成确权登记的国家公园,全国首个完成GEP核算的国家公园,并已连续4年开展GEP核算。
设立三年,海南全力推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打造国家公园的“海南样板”。11月7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王楠在研讨会上向来自中外的参会嘉宾,介绍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设立三年来的建设成果。白沙黎族自治县副县长岳文阳与嘉宾分享白沙当地群众通过发展茶、南药、鲜切兰花等产业,与自然和谐共生,探索“两山”转化增收致富的故事,赢得掌声阵阵。
参会嘉宾代表们在主旨演讲、专家对话等环节,更是频频点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成效,对其他国家公园具有启发、借鉴的意义。
国家公园保护与修复成效显现
国家公园是“国之大者”,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在研讨会上,参会嘉宾们也表示,首批建设的5个国家公园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靓丽名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前总裁兼理事会主席、海南省旅游高质量发展咨询专家章新胜指出,中国国家公园的特殊价值和国家代表性,体现在四个最上:是我国生态安全最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最完整、具有一定原真性的、大尺度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地区;拥有最壮美的自然景观。
坚持保护修复,是首批国家公园建设的首要任务。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欧阳志云介绍,首批国家公园的保护管理成效明显,森林、湿地、草地等生态系统面积与功能基本维持稳定,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与栖息地得到恢复。
研讨会上,多个国家公园管理者也分享、介绍如何因地制宜,遵循科学规律,有序推进国家公园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工作。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孙立军介绍,三江源国家公园累计投入86.61亿元,实施了一批巡护道路、环境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黑土滩治理、有害生物防治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注销48宗矿业权和水电站。通过综合施策,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实现整体提升,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过去难得一见的雪豹、欧亚水獭、兔狲、藏狐、白唇鹿频频现身,整个生物链基本形成良性循环。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阳介绍,该国家公园在生态修复方面开展多个生态修复工程,关停工矿企业和清退沟系区域承包权,修复栖息地、打通野生动物跨境通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综合治理,让野生虎豹及其伞护下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得到了有效恢复。
王楠介绍,海南全面贯彻生态保护理念,明确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海南长臂猿等珍稀物种、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的管理目标并实施针对性保护。热带雨林旗舰物种海南长臂猿已恢复至7群42只,完成首批海南坡鹿野化放归,戈氏金丝燕、中华穿山甲、圆鼻巨蜥、海南山鹧鸪、海南孔雀雉、白鹇、红原鸡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专项调查相继完成;尖峰岭片区多个点位监测到中华穿山甲,初步确定该区域存在中华穿山甲稳定群体。
“从40年前发现的2群7到9只,如今增长到7群42只,海南长臂猿的保护之路走得并不容易。”在“国家公园的旗舰物种保护与研究”主题论坛上,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党委委员齐旭明介绍了海南长臂猿的保护之路,让台下嘉宾印象深刻。
旗舰物种是国家公园生态环境变化的指示物种之一,加强旗舰物种的保护研究,是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任务。我国国家公园保护成效明显,其中旗舰物种数量持续增长。藏羚羊增长至7万多头,雪豹恢复到1200多只,东北虎、东北豹数量分别从试点之初的27只、42只增长到70只、80只左右,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从40年前的仅存2群不到10只增长到7群42只。
探索多元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如何建立健全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有序实现,成为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任务。我国首批国家公园在生态补偿、特许经营、生态产业发展、自然教育、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全国首个完成GEP核算的国家公园,这也为该国家公园碳汇产品开发与价值转化奠定了基础。研讨会上,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宗铸也介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碳汇产品开发与价值转化的案例,他表示,海南热带雨林的碳汇功能显著,平均每年可固碳4吨,与全球的热带雨林相比,固碳能力较强,且次生林固碳速率也还在不断增加。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设立后,开展生态系统修复,可以产生大量的额外碳汇,这为该国家公园的生态价值转换提供了路径。
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金树明说,2020年,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启动全国首例农村承包土地地役权改革试点,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和社区共管机制,实现国家公园范围内重要自然资源的统一监管,从机制上确保了国家公园的“长治久安”。同时,该国家公园探索出一条基于“品牌授权”的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新模式,通过品牌赋能助力特许经营主体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环境友好型产业,给当地社区居民创造收入。
四川省荥经县副县长潘宗煜介绍了该县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引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探索案例,该县聚焦大熊猫国家公园熊猫资源优势和公园生态优势,创新区别圈养大熊猫传统展示方式,按照世界一流的标准,建设全国首个原生态、近自然、纯野外的大熊猫全新游览方式和体验产品——熊猫生态谷,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管理局党委委员刘国富介绍,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片区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建立“一中心四服务”(以社区群众为中心,服务绿色产业、服务环带建设、服务前置审核、服务环境整治)协调发展机制,支持打造生态茶园和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不断壮大茶、旅、竹等绿色产业,健全和落实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生态保护与社区经济协调发展。
深度挖掘、传播国家公园文化
中国实施国家公园体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
崇尚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国家公园秉承的生态文化理念。从文化层面来看,国家公园既是生物基因库、环境指示器、自然大课堂,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自然文化遗产的发生地、保护地、传承地。在此次研讨会上,中外嘉宾也对如何挖掘国家公园文化价值,传播国家公园文化建言献策。
“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以下简称海南“双遗产”)申报工作备受瞩目。王楠介绍,海南“双遗产”的申报工作近日取得新进展,申遗文件已经通过专家评审,上报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全委会。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宋峰认为,海南热带雨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雨林生态系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分布热点地区之一,也是重点鸟区集中地和零灭绝联盟保护地。黎族传统聚落的村落形态及建筑,反映出黎族人民不断适应自然环境条件,并与自身生产生活的需要相融合的特点。黎族人民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了山、林、草、田镶嵌的多样化生态环境,为一些特有物种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栖息地,形成了海南岛传统人居环境下特殊的生命共同体。
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高级研究员米格尔·克鲁塞纳·戈特则建议,考虑到海南岛的文化多样性,以及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文化独特性,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海南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建立一个生物圈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人民福祉,为子孙后代留下自然和文化遗产。
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中方主任李晓蓉分享了外国人对中国社会的深度探索,从中外不同的角度来看,讲述故事应当要考虑到小切口,以叙事化讲述个人体验,从群体、个体来反映时代发展,反而让人印象更加深刻,国家公园文化传播可借鉴这种传播模式,继续探索有更高价值、更有效的表达方式。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国家公园艺术与设计中心主任潘鲁生表示,国家公园的文化传播需要创造、设计鲜活的国家公园IP形象推广,希望能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开始,深入挖掘其自身文化价值、生态价值,提炼创造更多的文创产品,将国家公园文化传承发扬。
此外,梵净山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等不少国家公园相关代表也介绍了各自如何积极保护发掘自然与文化遗产价值,促进国家公园文化的繁荣发展,展现新时代国家公园文化的核心价值。
三天时间里,精英荟萃,思想碰撞、启迪智慧、共谋未来。与会嘉宾们表示,研讨会的举办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能够成为全球热带雨林保护的典范,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