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七仙岭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0年)》的公示
七仙岭风景名胜区是海南省1988年审定公布的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北部,面积56.89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7.84平方公里,地理坐标北纬18°39′52″——18°43′46″,东经109°36′59″——109°45′28″。《七仙岭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该总规)于2021年12月18日完成省级评审,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的规定,现对该总规进行公示,广泛征询社会公众意见。征求意见的时间为2022年1月10日-2022年1月17日。欢迎社会各界通过书面、电子邮件等形式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请在提出意见和建议时,署名联系人和联系电话,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应加盖单位公章。
邮箱:hnzrbhd@163.com.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海府路80号801室
电话:0898-65356972
联系人:吴照柏
海南省林业局
2022年1月10日
一、风景名胜区性质
七仙岭风景名胜区是以原始神秘的热带雨林和清新质朴的田园风光为生态本底,以峻秀挺拔的七仙奇峰和热带温泉为资源特色,以浓郁醇厚的黎苗风情为文化内涵,可供观光游览、度假养生、民俗体验、科考探险的山岳型省级风景名胜区。
二、保护培育规划
1、分级保护
风景名胜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三个层次,实施分级控制保护。
①一级保护区(核心景区-严格禁止建设范围)
一级保护区指风景区范围内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最集中,热带雨林资源保存最好,海拔最高,最具观赏价值,最需要严格保护的区域,包括西北侧的七仙岭区域、七仙湖区域。一级保护区总面积约17.84平方公里,占风景区总面积的31.36%。
②二级保护区(严格限制建设范围)
二级保护区包含海拔略低于一级保护区的山地,包括毛介区域、西坡区域。二级保护区总面积约22.11平方公里,占风景区总面积的38.86%。
③三级保护区(控制建设范围)
三级保护区是风景区重要的设施建设、居民点聚居建设区域和田园风光区。三级保护区总面积约16.94平方公里,占风景区总面积的29.78%。
三、游赏规划
将七仙岭风景名胜区的可游赏区划分为3大景区,分别为:七仙奇峰景区、雨林温泉景区、黎苗风情景区。
1、七仙奇峰景区
依托区域相对集中的山、林、溪、湖等景观资源,融入黎族甘工鸟、七仙岭文化传说故事,通过提质扩容,以神山探秘和滨水度假为主题,提振七仙岭核心竞争力,重塑七仙岭品牌形象。
2、雨林温泉景区
依托“雨林+温泉”的独特组合模式,采用夸张大胆、突破传统的创意造景理念,打造雨林探险之旅,拓展温泉的文化、养生内涵,将雨林养生、温泉养生、气候康养、黎医养生的特色完美融合。
3、黎苗风情景区
依托现有黎族苗族村落和经济林区打造黎苗风情园,避免和周边景区同质化发展,重点强调医药养生文化体验和青少年活动内容。利用现有水系开发创意性项目。
四、设施规划
规划远期七仙岭风景名胜区年游客量为150万人次。远期共需旅游床位3800床。
1、旅游服务设施
设置旅游镇2处、旅游村2处、旅游点6处、服务部16处(详见图纸)。
2、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1主5次共6处出入口(详见图纸)。
新建县城——山村、毛介——什头、大坡——什八线、七仙湖休闲度假园车行道。
在保亭水、山村河修建临河栈道,新建七仙奇峰——温泉文化园、山村——雨林探索体验区、沿保亭水——雨林温泉疗养园——胶园、展览馆——环七仙岭水库等步行游道,其他步行游道可尽量利用现有乡村土路进行改造。
在什南立黎村——七仙岭北侧新建一条索道。在七仙岭新登山线西侧新建一条滑道和一条魔毯。
五、居民社会调控与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风景名胜区居民点划分为疏解型、控制型两种基本类型。至规划期末,风景区居民点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60人以内,居民社会用地规模控制在29.70公顷以内。
六、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规划根据游赏组织,增加风景游赏用地924.71公顷,新建道路、停车场等交通设施,增加交通与工程用地12.43公顷,新增旅游服务设施用地15.65公顷。风景区建设用地总量控制95.91公顷。